乐享创新

畅科同行

  • 回到顶部
  • 021-59948002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关于开展2019年度长宁区人工智能创新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首页    项目申报    关于开展2019年度长宁区人工智能创新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积极推进长宁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贯彻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和上海市《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2017]66号),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推进作用,根据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关于转批区科委制定的《长宁区关于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长府规〔2018〕1号)要求,现就开展2019年度长宁区人工智能创新项目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范围和扶持金额

(一)支持范围:本批次支持的具体范围参见《2019年度长宁区人工智能创新项目申报指南》(参见“附件1”)。

(二)扶持金额:项目审计验收后,根据《长宁区关于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给予项目总投入30%、最高150万元的后补贴扶持。

二、申报条件

(一)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在本区依法设立并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单位,信用良好,能够按期完成项目建设。

(二)项目申报单位须为项目的建设者及产权拥有者。应用类项目申报单位须掌握核心技术或与核心技术提供方深度合作(须附合作协议)。产业类项目应有明确的产业化指标。

(三)重点支持前景好、创新性强、具备带动示范效应的在建或待建项目,项目执行期一般在两年内(最迟不超过2020年12月31日),项目预算总投入原则上不低于500万元。

(四)同一项目已通过其他渠道获取各级财政性资金支持的,不再予以支持。

(五)同一企业原则上只能申报一个项目;同一企业当年已获得国家、市级人工智能专项立项并有区级匹配资金扶持的,不再重复支持;同一企业已获得2018年度长宁区人工智能创新项目立项的,不再受理申报。

三、申报材料及要求

(一)申报材料

1、申报书(附件2);

2、项目建设方案(编制大纲参见“附件3”);

3、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4、项目申报材料及其附属文件真实性承诺书(参见“附件4”);

5、法人代表和项目负责人关于查询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委托授权书(详见“附件5”)

6、申报单位2018年度财务表报和审计报告(含附注及经审计的会计报表)和最近一期财务报表;

7、应用类项目需提交相应的项目合作协议或证明材料;

8、项目投入资金来源相关证明材料;

9、其他可以说明项目情况的相关材料。
     (二)申报材料要求

1、纸质申报材料一份,采用A4纸双面打印,以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并于左侧装订成册(采用普通胶粘装订方式)加盖骑缝章。

2、申报书、真实性承诺书需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申报书、真实性承诺书还需由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代表签名(授权代表签名需提供法人代表授权书)。(申报材料不退还)

四、申报受理

1、申报单位在长宁区科委网站上下载申报书(http://www.changning.sh.cn/col/col5672/index.html),签字盖章后连同其他相关纸质材料于指定时间内报送我委。纸质申报材料需由申报单位项目相关负责人员现场提交,区科委将对申报材料进行现场形式审查。不接受第三方代理机构报送或以快递、邮寄等方式提交。

2、材料接收时间:2019年7月25日——7月26日,上午9:00—11:00,下午1:30—4:30。接收地点:长宁区宣化路288号202室科技创新科。

3、咨询电话: 郭老师 52388272、金老师52388274

 

 

附件1:

2019年度长宁区人工智能创新项目申报指南

加快推进长宁“虹桥智谷”产业集群发展,深化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与产业化融合,推动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鼓励人工智能产业与我区重点产业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本次项目申报,重点支持如下领域的项目建设:

1、发展人工智能芯片。支持云端服务和终端应用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支持开发与人工智能芯片配套的编译器、驱动软件、开发环境等产业化支撑工具等。

2、发展智能传感器。支持研发智能工业传感器、新型边缘智能传感器和面向新应用场景的智能传感器;支持研发生物信号处理及加工工艺的新型感知器件;支持开发生物感知及验证系统;支持开发信号采集及智能分析的片上系统;支持智能传感相应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等。

3、发展智能软件系统。重点支持金融风控大数据分析系统、身份识别与密集人群分析系统、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复杂文本及自然语言理解系统、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智能翻译系统等智能软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支持融合语音识别、虚拟助手、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平台研发;支持面向云端服务和终端应用的开发框架、算法库、工具集及开源开发平台。

4、发展智能机器人。重点支持智能交互、智能操作、环境感知等智能机器人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家庭服务、公共服务、消防救援、医疗手术等智能服务机器人的推广应用。

5、支持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校、医院、社区、园区、家庭等社会民生领域的集成应用,支持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政务、交通、金融、安防、商业、旅游、新农业等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支持企业依托5G技术,深化人工智能相关行业应用。

6、支持数据平台建设。支持人工智能产品研发和行业应用的高质量训练资源数据平台、标准测试服务平台,以及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支持基础共性、安全隐私、行业应用等技术标准在内的人工智能产业标准规范体系和产品评估测试体系建设;支持人工智能重点产品或行业应用安全需要的数据测试保障平台。

7、发展各类无人系统。重点支持智能网联汽车、智能驾驶系统、车载通信系统等驾驶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平台;重点支持智能避障、自动巡航、自主飞行、群体作业等智能无人机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支持新一代通信和导航技术在无人系统的应用。

8、发展智能硬件。重点支持具有感知和交互功能的智能安防、智能安检、智能康养、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照明、智能洁具等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显著提升交通枢纽、社区、楼宇、商家等城市组成单元的智能化水平,加强产品示范应用。

 

2019年6月27日 14:52
浏览量:0
收藏